接着上篇失眠怎么办?
里面提到“安全感”,今儿说说“安全感”从哪里来?
一个人感觉到安全,意味着他不怎么害怕。
关于害怕,以前写过一篇文章,供参考:【小猫和教授】22、为什么害怕?
人一旦有怕的东西,那么安全感就会减弱一分。那为了获得安全感,难道我们要做到不害怕所有的事物吗?答案显然是NO。因为,不是有句话叫做:“无知者才无畏嘛!”
那么在怕的前提下,如何获得安全感?
1、改变一点认知
改变,而非改良,因为认知没有高低,只有不同。
人的害怕机制是由远古时代就遗传到基因中的,由于远古时代人类要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,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,因为那时候连起码的身体安全都得不到保障。
这种机制被保存了下来,并一直发挥着作用。它会调用我们的神经觉醒系统,他会刺激我们内分泌系统分泌一些应激的激素,从而可能导致我们神经过度活跃—失眠,某些激素分泌过多—怕怕冷、忽冷忽热。
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,这些在人体应激情况下会更多分泌的激素,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会导致皮下血管收缩、痉挛,血液流量减少,那么人体就会觉得冷了。而在女性,所谓的交感神经(一种自主神经)似乎更容易受到刺激,从而刺激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。
现代社会没有远古时代猛兽的困扰,但却有很多因素可以刺激这种机制发挥作用,如各种压力、生活竞争、认识到自身不足、欲望、害怕失去、还有天生的过于敏感等等。这些因素如果交叠在一起,长期刺激身体的“害怕机制”,神经活跃,肾上腺高负荷工作,带来一些身体各种不舒服如失眠也就不足为奇了。甚至某些场景,形成一种条件反射,如一个人睡觉就是睡不着。
所以,建议从改变一点点认知上入手。
这个很关键,但也很难做到,因为人的认知,尤其成年人的认知是长久以来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,不是说改就能能改的。
难改,又怎么改呢?
人害怕黑暗,但是掌握了火的技术,就不怎么害怕了。一样,比如现代人害怕失业,掌握了创业的方法,就不怎么害怕了。
甚至不需要掌握方法,只需要认知上稍稍改变,认识到那些束缚我们害怕的东西,其实并不会真正伤害到我们。如【小猫和教授】道德是什么?中提到的道德就是一个个格子,格子是社会稳定运行的框架,无规矩则不成方圆,所以格子是必要的。但是格子有时候也会给我们造成各种压力,尤其是当人的做法有了出格的举动,有时候,还未有出格的举动,就被各种压力所困扰了。至于怎么处理,在小猫和教授的对话中已经提到,可以通过改变格子大小,跳出格子框架来思维。因为格子本来就是会变的,不同的社会,不同的社会阶段,格子的样式、大小都不一样,甚至截然相反。意识到这点,人的压力会小点。但如果没有能力出格,还是别出格,因为,那样会带来伤害,而非减轻压力了。
那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能力和认知上的改变呢?那就只能继续害怕,并且这种害怕是对的,它是一种保护机制,然后在害怕的同时,继续学习,相信总能学会一定的方法对抗一定的让人感觉害怕的因素。就算自己学不会某种方法,其他人学会了,也是好的。火就是这样被发现用来帮助人类对抗黑暗和寒冷的,一个人学会使用火,一群人就学会了,然后,全人类学会了。
以上是个人的处理方法,很难,不过不要紧,因为人是群体动物嘛!个人的力量、能力、认知都有限,所以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,我们还有第二种方式。
2、让自己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
上文说了,人的认知受环境影响很大,自己改不了,那就让环境来帮助改变。
小孩子有安全感,是因为父母给了他安全感;
回到家,有安全感,是因为家人给了他安全感;
和朋友在一起有安全感,是朋友让他放松有了安全感;
社会安定繁荣昌盛,每个人都有安全感。
反面的例子也有:
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关爱,长大了安全感缺失;
家里没有温馨和谐的氛围,安全感缺失;
朋友都是狐朋狗友,还不忘背后捅上一刀,安全感缺失;
社会动荡、流离失所,还谈何安全感。
简而言之,什么样的环境,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感。
为什么会这样?缺乏安全感的人可以从家人、朋友那获得一定的安全感,因为他知道周围的人会帮助他抵御一部分他担心的问题。
如果周围有缺乏安全感的朋友,记得提供爱的关怀,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,只有这样能给与的安全感才会更多。
最后,愿更多的人拥有安全感,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去害怕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