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万个为什么阅读:海参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名菜
海参,作为一种海洋珍味,与燕窝、鱼翅、鲍鱼等相列为“八珍”。
自古以来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中国菜谱的“佼佼者”。
其食用历史在我国相当悠久。
早在三国时期,吴国沈莹的《临海水土异物志》载:“土肉,正黑,如小儿臂大,长五寸,中有腹,无口目,有三十足。
炙食。
”可见当时还不知海参的烹调技术,只能用火来烤――炙,不能领略海参真正的美味,所以给它取了个低贱的名称――“土肉”。
到了明代,人们才发现它的营养价值,谢肇的《五杂俎》载:“海参,辽东海滨有之……其性温补,足敌人参,故名海参”。
因此“海中之参”――海参的身价顿时倍增,并因此成了贡品。
如《明宫史饮食好尚》载:“先帝最喜用……又海参、鳆鱼、(鲍鱼)、鲨于筋(鱼翅)、肥鸡、猪蹄筋,共烩一处,名日‘三事’,恒喜用焉。
”可见在明代已成皇帝喜食用的佳品了。
到了清代,由于海参逐菜谱之林,因此言海参入馔者也益增多。
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记及:“海参单――古八珍并无海参之说,今世俗尚之,不得不吾……”。
在“海参单”后记中还有“海参之法”,其一是“凉拌芥末海参丝”,其二是“海参羹”,其三为“鸡腿蘑菇海叁”。
由此可见,在清初,社会上吃海参已相当普遍了。
同时,在著名的“汉满全席”中也成为席中珍馐。
继之又有“海参席”,专以海参为主料的专席。
到了清代中叶,海参已被列入菜谱而记入史册。
海参,不仅是名贵的海味,历来还是一种珍贵的滋补食品。
用于肾虚阳萎、肠燥便秘、肺结核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糖尿病等。
内脏用于癫痫等病;海参肠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小儿麻疹。
为什么梅花参是“海参之王”
梅花参,历来被人们誉为“参中之王”。
在国务院1979年2月颁布的《关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》中,梅花参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水产动物之一。
梅花参由于表面肉刺很大,每3~11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,故称“梅花参”。
又因体形像凤梨,也称“凤梨参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