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时候,我们的父辈们总会对我们恶语相向。让人心碎的话语竟然是从自己的父母说出来的,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种行为。
我们听到很多有关如今的年轻人粗鲁无礼的抱怨。我已经上了年纪,大家也许期望我站在老年人一边,其实在我看来,较之子女对父母的无礼,父母对子女的无礼更甚。大家都曾遇到过这样尴尬的时刻:去参加一个家宴,席间,男女主人粗鲁地对待自己已经成年的孩子。这种粗鲁换在任何其他的年轻人身上,绝对会导致交往终结。父母们常常问:“为什么他们总呆在外面?” “为什么他们更喜欢别人的家?” 答案其实明摆着:他们武断地评判孩子们明白而自己不明白的事;直截了当地反驳孩子;嘲笑孩子看重的事情(有时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);用侮辱性的言语谈论孩子的朋友。想一想,谁不喜欢礼貌?谁更喜欢粗鲁?
对于这种无法容忍之人(当然,他们不全是父母),你若问其中任何一位,为何在家里会有这种举止,他们会回答说:“得了吧,回家就是为了放松,人不能总是彬彬有礼吧?要是 在家里都不能做真实的自我,在哪里还能呢?在家里当然没必要表现得和在公司一样。我们是个幸福的家庭,大家‘畅所欲言’,彼此理解,谁都不会介意的。”
在此我们再次看到,一件事如此地接近真理,却又是如此致命地错误。亲情是像旧衣服,随意自在,无须设防;但是,如果与陌生人相处,也表现得这样随意,就显得你没有教养。穿旧衣服是一回事,穿一件衬衫直至发臭是另一回事。参加招待会有适合招待会的服装,家居有家居服装,家居服装也必须得体,只是得体的方式不同而已。同样,公共礼节和家庭礼节也有区别,但二者的根本原则相同,即“任何人不得唯我独尊”。对这个原则的遵守,愈是公共场合,就愈固定,或者说,愈正式化(有关礼貌行为,是有一套“规定”的);愈是亲密的场合,就愈非正式化,但对礼节的要求并不因此减少。相反,亲情在最佳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礼节。其细腻、敏感、深沉是公共礼节无法媲美的。在公共场合,有仪式所代表的礼节之名即可,在家里却需要有仪式所代表的礼节之实,否则,极度自我中心的人就会高奏起自私的凯歌。在家里,你必须真正做到不唯我独尊,在招待会上,掩饰一下即可。所以,我们才有这样一句古话:欲知其人,与其同住。一个人在家的举止,最先揭示了他的“公司”、“宴会”举止(一个极其讨厌的术语)的真实程度,那些从舞会、酒会上回来便将礼节抛诸脑后的人,在舞会、酒会上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礼节。他们的理解只是一种模仿。
“大家‘畅所欲言’”,这句话背后蕴藏的真正含义是:最真挚的亲情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它希望说的话,无须顾忌制约公共礼节的那些规定。因为,最真挚的亲情既不希望伤害或羞辱对象,也不希望盛气凌人地对待他。当心爱的妻子无意间把自己的还有你的鸡尾酒一同喝掉时,你可以称她为“猪”;当父亲又在重复老掉牙的故事时,你可以大声吼叫着打断他,嘲笑他,戏弄他,对他说:“住嘴!我要看书。” 你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语调说任何话,只要在这个时间、以这种语调,你无意伤人,也不会伤人。亲情愈深,对这种时间和语调的把握就愈准确(每种爱都有自己的爱的艺术)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一向粗鲁无礼,它要求“畅所欲言”时,意义却大不相同。在他自己的亲情很不健全,甚至在没有任何亲情时,他僭取了只有健全的亲情才有权运用,或者说,知道如何运用的那些美好的自由。然后,出于怨恨或自我中心主义,恶意、无情地践踏这些自由;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是因为缺乏技巧,愚蠢地滥用这些自由。自始至终,他都可能问心无愧。他知道亲情允许自由,而他正是在利用自由,因此(他得出结论),自己是在表现亲情。因为怨恨一切,他会说是你那方的亲情出了问题,说他受到了伤害,遭到了误解。
其实原因很简单,因为孩子父母的父母,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的。孩子的父母只是学习和传递了这种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教育方式而已。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传递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他们结婚,生孩子,成为了孩子的父母。但是,需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一点是,成为孩子的父母,不等于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。成为一个优质的父母,是需要学习的。
可是,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,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。那么,他们会怎么做呢?最快的一条他们熟悉的,现成的,而又不需要学习的教育孩子的方式,就是他们的父母教育他们自己的方式。很多人会认为,他们就是这样被父母养大的,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,那么,就继续沿用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,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。
所以,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一下那些喜欢对孩子恶言相向的家长的原生家庭,我们就能发现,他们的爸爸妈妈,起码至少有一个人,以前也是习惯于用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。
如果我们不对这条原生家庭的链条作出改变和调整的话,那么,当孩子成为父母后,他们很有可能也会继续用恶言相向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的孩子。
那为什么是恶言相向,而不是鼓励包容?有历史原因,有文化传统的原因,成因很多。总之现实的状况是,我们很多人都秉持着:“恐惧让人成长”的这种教育理念。
对于孩子来说,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。这种粗暴,负面的教育方式,只会让小孩子缺失爱,自信心和安全感。试想一下,如果你每天都被你的上司说你笨,说你蠢,说要炒掉你,你会作何感想?更何况,小孩子是从小开始就每天被他们最亲的父母这样说他们?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,就相当于在小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地雷,这些地雷什么时候被触发,谁也不知道,很有可能是到孩子长大后才被触发的。但是,没有发现地雷,不代表没有地雷。
很多成人,现在心理状况出现问题,其实实际上,大多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没有被修复治愈。
当然,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悟性高的人,他们已经意识到,“恐惧让人成长”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教育现在的小孩子。他们寻求更优质的教育方式,他们愿意再去学习,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。通过自己的思考,或者学习,他们会发现,支持,理解,包容,欣赏,表扬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。他们明白了,也把这种教育方式施行了。就这样,回到第一点,原生家庭的链条,就因此而产生了改变和调整。从小就在支持,理解,包容,欣赏,表扬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他们做父母后,一定不会对他们的孩子恶言相向的,肯定也是支持,理解,包容,欣赏,表扬他们的孩子的。这种方式,叫做“希望让人成长”。
希望我们这一代受过普世价值与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能改变这种现状,能激励人成长的往往是爱与善意。打是亲,骂是爱,这样可怕的爱实在很难让人接受,让我们共勉吧。
评论